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秦寒冬(1 / 2)

醋溜中文网 www.clzw.com,最快更新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!

元始十三年,十月。

数术家首领,司天官石任进言。

他夜观天象,今岁将有极寒,恐坏了收成。

鲁王闻之,大为重视。

一方面是石任的身份,他是数术贤者石甫的后人,身怀家传《天文》八卷,对星象之学颇有研究。

另一方面,当然是因为收成。

这年来,大量的百姓迁入西北三郡,倘若闹了饥荒,无疑会影响鲁王后续的计划。

于是,鲁王又将陈辛师徒一并召来,共同商议对策。

约莫三日,陈辛师徒从许行的《神农》中寻了个办法。

“覆以屋庑,昼夜燃蕴火,待温气乃生”

考虑到燃火的耗损,他们改易其法,提出了“饰以毡皮”和“地窖燃火”。

这时候,鲁王麾下的月氏族人适时建议,“以马粪燃”,这些举措得到了农家师徒的认可。

见麾下达成一致,鲁王当即下令,全郡范围配合,郡内府库列支,务必月内完成“棚”的构造。

同时,鲁王也没有忘记将极寒的消息递给元始帝。

投桃报李的道理他还是懂的,元始帝待他不薄。

消息传到咸阳,元始帝将钦天监的监正喊来,询问天象。

监正同样运用自家的观星之法,并未观察出什么异样。

出于谨慎,监正并未把话说死。

同样地,元始帝没把路走绝,当即下令各地储存冬粮。

时间一晃而逝,到了十二月。

刺骨而凛冽的霜锋席卷了大秦各郡。

除去南部四郡,其余郡县皆有暴雪降下。

城中,百姓们由于事先的吩咐,倒是囤了些粮食。

各郡诸侯碍于咸阳朝廷,将府库中的储粮留到集市上一部分。

一时间,大秦上下无不称颂元始帝的先见之明。

元始十四年,一月。

极寒愈演愈烈,丝毫没有回暖的迹象。

有些人家的粮食已经消耗殆尽了,只得冒着寒风上山,看看能否寻些野菜果腹充饥。

西北三郡,许多百姓家里的粮也见底了。

鲁王当即下令,大开粮仓,分放粮食。

不过,这粮却不是送的,而是借的,待秋后收成需要归还。

百姓却不管这些,能够活下来,鲁王在他们眼中就是顶顶的大善人。

那粮食,也被逐渐传成了“信粮”,信义之意。

元始十四年,二月。

又一月过去,被迫出门寻活路的百姓越来越多。

然而,山上的野菜和野果早已被挖空。

元始帝月前下旨放粮,甚至从关中和敖仓的粮库调了近百万石粮食,运往各郡。

粮食送达,第一时间落入诸侯王的手里。166小说

如此大寒之下,粮食就是安身立命的宝贝,诸侯克扣了些,才转到饥民手中。

良心好的只扣下三成,良心差的只留下三成。

到了县邑,再盘剥一番。

最后真正落在百姓手里的,已经十不存一。

其结果可想而知。

元始十四年,三月。

极寒依旧没有化去的迹象。

沛县。

县尉刘赤纠结了自己的诸位好友,商量对策。

他们泗水郡,得益于穆王仁慈,状况在大秦诸郡中算是不错的。

即便如此,持续了三个多月的寒冬,依旧让他们感受到了疲惫。

若不加以制止,只怕昔日陈涉叛乱的局面再度爆发。

到那时,他们这些大秦官吏必将成为祭旗之人。

商议再三,最后还是吏掾萧归给了主意。

由他、刘赤还有狱掾曹随三人联合,将沛县县衙的粮,还有县兵的粮,暂且借用。

只要瞒过县令几日,即便再发现,为了保命也只能帮着隐瞒。

至于粮仓的亏,秋后再补上便是。

刘赤觉得注意不错,拍板决定。

……

三川郡,孟津。

熊彰同样走出家门,他家的粮食也快告急了。

早先,熊彰还能靠着武力,进山捕捉些猎物,带回家中,后来平阴县的县兵据守山道,不允百姓进入,他也只能坐吃山空了。

熊彰前日听闻平阴县尉招募乡勇,这才决定去投奔。

想到家里的虞氏,还有自家的一对儿女,熊彰的心里愈发急切。

半日后,到达县衙。

熊彰凭借过人的武力,先后打倒五十余名县兵,最后惊动了县尉。

平阴县尉宋易听闻熊彰,又派左右亲卫较量。

短短两个回合,他的亲卫就落败了。

宋易大喜,确认熊彰的照身帖无误后,当场提拔他百将,从此担负他的护卫之责。

随后,宋易取了三十石的粮食,算作熊彰两个月的俸禄。

熊彰将粮食送回家中,自此便在平阴县尉府住下。

月中,秦国各郡开始有叛乱出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