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二十三章 长生之乐(1 / 2)

醋溜中文网 www.clzw.com,最快更新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!

待到巡察离开,刺史暗中找到了高文,隐晦地将张道济的消息传给他。

话音刚落。

高文面上可见有几分失落。

刺史颇有几分愧疚:“到底是我耽误了高兄。高兄放心,只要本官在位一日,必保你这长史之位安然。”

高文失落之后,余下的尽是释然:“这怪不得旁人,是我的文章不堪。刺史大人是好心,高文若因此怀恨,那才是真的枉为人子了。”

刺史深感他的豁达,视线落在一旁的高达夫身上,满脸笃定。

“本官断言,高家的气运,定然在达夫身上光复。”

高达夫听到有人喊自己,疑惑抬头。

高文轻轻在他头上摸了一下,笑着道:“刺史伯伯是夸你。”

他再看向刺史,明知道对方这是恭维之言,却还是面露感激:“承刺史吉言。”

话虽如此,高文对高家能否光复,其实也没有多少的信心。

毕竟高家到高达夫这一代,同辈兄弟已经有四十来人了,其中高达夫排行三十五。Μ.

他高文膝下只有这一个男丁,要说有多大的希望,只能是虚妄。

……

洛阳城,上阳宫

去年窦皇后薨了,先天帝身边再无可以体己之人。

他索性将朝廷搬到洛阳。

一来是暂时逃离长安的伤心地,他的皇祖父,父皇,母后,甚至正妻,全都在长安离世。

二来,近年北上的边患又有反复的趋势。

回纥日渐强盛,对大唐这个宗主国开始虎视眈眈起来。

先天帝坐镇洛阳,可以表明朝廷的态度:大唐不怕战争。

这短短的六个字,是七十来年,四代大唐边军用鲜血堆起来的威名。

天可汗的威名远渡重洋,甚至传到了大食的耳中。

大食帝王将大唐视作征战东方的高墙,双方的大军在安西四镇的领域多次碰撞。

大唐虽居于守势,但这三十年来没有让大食取得寸土的成果。

长安,东宫。

太子李开元自然成了留守长安的不二人选。

先天帝开始将一部分的朝政,有意识地交到太子的手中。

一方面是培养太子的羽翼,另一方也是想让他提早适应国朝的环境。

太子手中主要负责的一个事项,正是安西四镇。

当年李开元随李常笑北上安西,让他对这个大唐的西境重镇有了初步的认识,加上后来一段时间里,他与封清之间的争论。

阴差阳错间,李开元对安西四镇的了解,在某种程度上胜过先天帝。

如今大权在握,李开元可以着手做一些,他从前想做而不能的事情。

第一,是将长安宫廷的匠人派到安西,替四镇军民增建设施。

他亲自到过安西,对安西的感官与大唐其余之人不同。

若说在旁人眼中,这安西四镇只是一道围墙,一道壁垒,一个流放人犯的不二之选。

那么对李开元而言,他透过封清的书信,分明看到了另外一层意思。

家。

这个大唐的西部重镇,某种意义上,又是一个家,收容了四镇的军民。

李开元作为大唐的太子,未来的天可汗。

安西四镇同样是他的家。

既然是家,第一步当然是要吃饱穿暖。

土地不利于耕作?

李开元将凉州故地的农家官员派往安西四镇,协助当地的百姓改善情况。

将士们没有婚配?

李开元向天子请命,将那些抄家的罪臣女子送往安西。

四镇粮饷常年拖欠?

李开元彻查户部,背靠绛州王氏的威望,彻查了军中的贪墨之象。

短短两年,安西四镇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……

先天九年,二月

杜审言病逝。

整个杜家沉湎于一片哀戚之中,杜贤作为杜审言的长子,从今往后将要重新背负起这个家。

此刻。

他站在李常笑的面前,希望从这“叔父”的口中,可以得到几分教诲。

李常笑盯着他,淡笑道:“成家立业,首当成家。杜老弟临终前留下一纸婚书,以你的情况,不宜再拖了。”

杜贤拱手一礼:“侄儿遵命。”

“贫道记得你的婚约是与崔氏。素闻崔家主喜好佛法,正好有一纸东来神僧的书帖,贫道将其赠与你,用来交好未来的丈人。”